一、何为“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日本作家古贺史健编著的哲学著作,该书的核心思想源自阿德勒的心理学。阿德勒认为人之所以不快乐,都是自己的选择。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人无论何时,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可以改变,就看你是否有改变的决心。我们之所以害怕被人讨厌,或是对自己有诸多不满却仍不愿走出舒适区,就是因为缺乏改变的勇气。毋庸置疑,生活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束缚,表面看起来,这些束缚来自时间、金钱、人际关系等,但实际上束缚来自于我们的心灵,阿德勒认为,只有先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我们才能摆脱束缚,获得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二、做真实的自己,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做,才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呢?
(一)学会课题分离,停止自我内耗
你是否常常因为舍友不注意个人卫生或父母总是对自己提很多莫名其妙的要求等不断烦恼,从而陷入无止境的精神内耗,这正是没有处理好自己课题与他人课题的结果。
阿德勒认为,人世间所有的快乐和悲伤都是因为人际关系,而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变化。比如,我们舍友不注意个人卫生,这件事情造成后果的最终承担者是舍友,而不是你。如果我们过度干涉别人的课题,就会丢失人际交往的边界感,从而迷失自我,陷入人际交往的僵局。同理,父母对我们提各种要求,那是父母的课题,你如何执行是你自己的课题,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你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从而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有时候,你越希望别人喜欢你,你就越不喜欢你自己,只要你放弃所有人对你的期待,去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你就会越来越喜欢你自己,所以,学会丢开别人的课题,划清边界!
(二)积极悦纳自我,寻找共同体感觉
你为什么讨厌自己呢?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阿德勒认为,要想摆脱以上束缚,寻找到共同体感觉,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自我接纳
所谓自我接纳,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比如说即使得了60分也不必悲观,在诚实地接受自己考60分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
2.他者信赖
“他者信赖”就是不附加任何条件地信赖他人。也许会被欺骗,但被欺骗总是少数,没有人天生就是骗子。并且信赖的反面是怀疑,如果我们把人际关系建立在“怀疑”之上,那生活中将处处充满怀疑。
3.他者贡献
“他者贡献”指的是对他人给予影响,做出贡献。阿德勒所说的“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自己为他人效劳,而是在为他人效劳的同时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贡献”就是工作,阿德勒认为“工作”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而是为他人做贡献,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是缺一不可的整体。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我们才能不惧背叛的做到他者信赖。也正是因为我们对他人给予信任并把他人当作自己的伙伴,我们也才能做到他者贡献。同时,因为对他人有贡献,我们能够进一步体会到我对别人有用,在群体中能够寻找到共同体感觉,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正所谓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三)认真活在当下,用心感受此时此刻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将不幸归结于过去所受的伤害,比如“我之所以自卑,是因为我父母从小就处处打压我、批评我”“我之所以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是因为新室友们喜好有别”。但其实,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阿德勒认为,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我们之所以会沉溺于过去或焦虑于未来,只不过是想要通过过去或未来为自己寻找免罪符。比如“我社交恐惧是因为童年时期遭遇过校园欺凌”,但其实,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纠结过去没有任何意义,担心未来也只会徒增烦恼,最关键是在于此时此刻的你要怎么做。
正所谓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我们要像跳舞一样认真过好作为刹那的“此时此刻”,既不纠结于过去,也不忧患于未来,只需要用心过好每一个完结的刹那。没必要与谁竞争,只要认真地跳着,我们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
- 上一篇:合理利用网络,警惕替代性创伤
- 下一篇:正视“高敏感性”,学会“自我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