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心!你的假期已欠费
日期:2025-10-08 16:30:48  作者: 来源:  浏览量:0

国庆,你是不是也这样:前两天补觉,中间三天玩疯,最后两天焦虑,返校路上灵魂还在景点打卡?手机相册塞满“到此一游”,但课本还停留在9月30日的第一页。别慌,这份“大学生节后收心指南”,专治各种“节后综合症”,三步走,快速切换回“学习模式”。

一、物理断联,给大脑“重启”

假期最致命的不是玩,而是“持续在线”——刷剧、打游戏、刷短视频,大脑长期处于高刺激、低专注状态,一回到课堂,根本坐不住。

解决方案:强制“数字排毒”12小时。不是让你删软件,而是设定“无干扰时段”。比如今天下午2点到晚上8点,把手机调成灰度模式(屏幕变黑白,瞬间没欲望),开启专注模式,只保留必要通讯。把书包、课表、电脑桌面全部整理一遍,视觉清爽,心理压力减半。

小技巧:用“五分钟启动法”骗自己。告诉自己:“我就看一页书,就写五分钟作业。”往往开始后,惯性会带你继续下去。别高估意志力,但可以巧用心理暗示。

二、节奏重建,从“躺平”到“微启动”

很多人节后想“一口气冲回状态”,结果定下“每天学习8小时”的目标,第二天就放弃。收心不是冲刺,是调频。建议采用“333法则”:

3天缓冲期:不追求效率,只求“坐得住”。每天安排3小时学习,哪怕只是抄笔记、画思维导图。

3个核心任务:每天只列3件必须完成的事,比如:交作业、预习一节课、整理错题。完成即胜利,不贪多。

3次微运动:每学习50分钟,起身拉伸、快走或做5个俯卧撑。身体动起来,脑子才跟上。

记住:状态是“做”出来的,不是“等”来的。别等“我准备好了再开始”,先动起来,能量自然回升。

三、情绪管理,别让焦虑反向操控

节后最怕两种情绪:一是“我浪费了时间”的愧疚,二是“落下一堆事”的恐慌。这两种情绪叠加,最容易导致拖延和逃避。

应对策略:写一张“补救清单”,但只写行动,不写情绪。比如:10月9日:联系小组成员,确认小组作业分工;10月10日:去图书馆还书+借新书;10月11日:找老师请教。把“我完了”换成“我该做什么”。情绪无法控制,但行动可以。每完成一项,打个钩,成就感会慢慢盖过焦虑。

加分项:环境暗示,打造“学习结界”。人是环境的产物。宿舍太懒散?图书馆太远?试试这些“低成本改造”:

换一张学习壁纸:用极简风格,写上“专注25分钟”倒计时;

准备“收心包”:耳机(降噪或白噪音)、薄荷糖、保温杯(泡枸杞也行)、任务清单小本子;

找个“监督搭子”:和室友约定每天互相打卡学习时间,互相“揭发”摸鱼。

最后,别忘了:允许自己“慢启动”。收心不是一夜之间的事。允许自己有12天的适应期,别因一时分心就全盘否定。如果你今天只看了10页书,但比昨天多看了5页,那就是进步。大学不是短跑,是长跑。节后收心,不是惩罚假期的自己,而是为下一阶段蓄力。




校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前程大道169号(郑州校区)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东泰路8号(兰考校区)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地址及联系电话:郑州工商学院(东院)实训大楼四楼(郑州校区) 0371-85303525 24号教学楼与25号教学楼连廊二楼(兰考校区) 0371-2277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