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陪伴孩子一同度过,上了大学总算是松了口气,完成了作为父母的阶段性任务,但家里真的少了一个人时,心里又空落落的,生活也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
“和朋友聊天,已经开始给孩子铺路找工作、指导考研、考公,可我们普通家庭,对这些也不是太了解,感觉很无力。”
这些感受,是不是也戳中了你?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当孩子上大学,父母如何度过“心理空巢期”?
一、适应新角色,练习“勇敢放手”
孩子离家上大学,很多父母会产生“被需要感骤降”的失落。原来每天操心孩子三餐、学习、情绪,现在突然不需要了,这种“不被需要”的感觉让人茫然。建议这样做:
(一)重新定义“关心”
从生活照料转向情感支持。不再只问“吃了没睡好了吗”,可以试着问问“今天有什么新鲜事?”“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二)信任孩子的适应能力
相信他们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三)制定新的沟通计划
约定每周沟通时间,避免随时“突袭”造成孩子压力。
二、合格的大学生家长,要懂得“退场不离场”
父母的爱是指向分离的。成功的父母,是培养出不需要自己的孩子。孩子的离开,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一个必然且健康的分离过程,标志着孩子正在走向独立。
很多父母依旧焦虑:孩子遇到困难会不会自己扛?选择错了怎么办?这种担忧背后,是深深的关爱,但也隐含着一种错觉——我们认为自己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们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足够好的母亲”概念:足够好不是完美,是需要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并逐渐放手让孩子去探索世界。大学阶段,父母的“足够好”不是为孩子铺路,而是:
(一)做安全基地
让孩子知道:只要你需要,我永远在这里
(二)做倾听者
不急于给建议,先理解孩子的感受
(三)做支持者
尊重孩子的选择,即使那不是你心目中的最佳选项。真正的爱不是紧紧抓住,而是张开双臂:拥抱时,他感受到温暖;放手时,他感受到信任。
三、回归自我:你首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父母
当孩子离家后,很多父母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好像被掏空了。近二十年来,“父母”这个身份占据了我们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现在需要重新寻找自己。发展心理学认为,中年期是重新审视自我、追求生命意义的新阶段。这是一个机会,让你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尝试这样做:
(一)重拾旧爱好
那些因为陪读放弃的兴趣爱好,现在可以重新捡起来
(二)拓展社交圈
和朋友聚会、参加社区活动,建立自己的社交生活
(三)夫妻关系再培养
孩子离家后,也是重新经营夫妻关系的好时机
(四)尝试新事物
学习新技能、去旅行、做志愿者,给生活注入新鲜感。
正如飞机安全演示中总是提醒的: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再帮助他人。爱自己,不是自私,而是必要的自我关怀。父母与子女的相遇,终究是一场走向分离的深厚缘分;孩子展翅高飞时,我们可以重新飞翔。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高效学习法助你躺赢不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