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2020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举行“四个一”专项行动的工作提示》中的具体要求,聚焦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心理防护,认真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居家生活指导,持续推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2020年5月9日-5月31日开展以“聚力同心,战疫同行”为主题的第五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系列线上活动。具体事宜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0年5月9日-5月31日
二、主办单位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三、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
四、奖项设置
活动1、活动2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创意奖和参与奖若干。
五、活动内容
(一)我的战“疫”心理之路
面对突发的疫情,推迟的开学,直播的网课,居家的隔离等一系列变化,你的心理是否出现了应激状态?你又运用何种方法进行自我调节?请根据实际抗疫情况运用表情包或是自我绘画或是诗歌的方式,描述发生疫情之后的心理抗疫过程吧。
诗歌采用word文档形式,其他作品统一采用JPG格式,上交电子版图片大小不少于80kb。以“学院+姓名+作品名”方式命名,连同报名表(附件1)于2020年5月23日之前上交至各学院心理工作负责老师(工学院张川琦老师、商学院钱鑫鑫老师,人文艺术学院李思佳老师)。
(二)我爱我家
疫情导致的居家隔离,促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家人亲密交流,这是亲子关系改善的良好时机。也许,你和家人有过争吵、有过矛盾、有过不理解,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亲人的爱。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这份爱让自己在感动中成长,让自己的抗疫之路多了一份温情的力量。同学们,请用图片+文字或视频的方式记录下你感知的亲子之爱、家庭温情吧。
环节①:误解爱
在家的你是否总是被父母各种“唠叨”和“看不惯”,请记录下你被“嫌弃”的日常。
环节②:翻译爱
“嫌弃”和“唠叨”的背后其实饱含家人对你的爱,请把环节①中你记录的日常,从“心”出发,翻译这份隐藏在背后的爱!
环节③:表达爱
父母对你的爱总是无私而伟大,相信你也深爱着他们,只是含蓄而不会表达,那么请给他们一个拥抱或者为他们做一次大餐……发挥你的想象,以自己的方式完成这份爱的表达,并记录下来这个温馨时刻。
每份作品至少包含三幅图片或一份视频,图片作品统一采用JPG格式,每幅不少于80kb;视频作品可采用AVI、MP4、MOV格式,时长1-3分钟,适合互联网传播,分辨率不得低于1920px*1080px,帧率30fps以上。画面清晰,声音清楚,必要时可标注字幕,文件大小1GB以内。以“学院+姓名+作品名”方式命名连同报名表(附件2)于5月23日之前上交学院心理工作负责老师(工学院张川琦老师、商学院钱鑫鑫老师,人文艺术学院李思佳老师)。
(三)盖洛普优势识别测试(扫码测试)
盖洛普优势识别测试
该测试通过动机、影响、交往和思维这四个维度的180道题目作答,帮助你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天赋,告知你现在所具有的五大主导特质。题项作答约50分钟,测试结果能够帮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为大学的学习规划提供明确的方向。任何一种心理测试只是一个工具,测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帮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发展自我的途径,所以需要理性看待测测试的结果,不要被结果所禁锢。如果对于测试结果有疑惑,可以把测试解读报告和你的疑惑发送至liujie_psy@sina.com,老师会为你及时解惑。
六、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疫情期间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是集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有着引导学生顺利度过心理防疫期的特殊任务,所以请各学院高度重视,充分发挥院学生会及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组织学生认真参与。
(二)突出主题,注重实效。各学院应以本次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素养,树立理性平和的心态。所有参赛作品要保证原创,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作品一经提交,使用权归主办方所有。
(三)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各学院应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介,及时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建立自己的心理健康网络平台,全面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及时总结,巩固成果。各学院应通过本次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推动对学院心理工作的探索与创新。各学院心理工作负责老师针对各项活动(测试除外)推荐参赛作品10-15份,将初选后的作品统一放置一个文件夹中,连同报名表打包发送,压缩包以“学院+活动名”命名,于5月25日前发至刘洁老师OA邮箱。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20年5月9日